【讀書心得】瞧!這個人:尼采自傳(Ecce Homo: Wie man wird, was man ist)

尼采一直是我最喜歡的西方哲學家,他的主要著作,我都看了好幾遍,文采優美,充滿創意,少有人能與其比擬。更難得的是,他的思想並不艱澀,極少用專門術語,難是難在愛講反話,看來前後矛盾,讓人摸不清其底蘊,但 可以激起另一面向的思考,也常帶著幽默感或辛辣感。 前天又將「 瞧!這個人 」(Ecce Homo: Wie man wird, was man ist)重看了一次,這本書完成在他發瘋的前一年(1888),算是最後的作品之一,他用自傳形式,總結了自己一生的思想及行誼。書名的典故源自於《新約聖經·約翰福音》中耶穌被捕後,羅馬帝國的猶太總督彼拉多說的話,要眾人看看耶穌。當然,尼采的代表作是"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 Also sprach Zarathustra) ,但篇幅很長,很多段落與其說是在讀哲學,不如說是在欣賞文學,「瞧!這個人」篇幅短而簡明,可以更透徹的了解他的人生。 本書剛開始,尼采就說他反對理智,認為理智會讓人生病,讓想到曾有人看到他裸體,在家中跳舞的故事。但哲學家竟然會反對理智,這不是很奇怪嗎? 其實一點都不意外。縱觀尼采的哲學,他描述的是一種人生觀,而不是用理智,來做客觀的分析。所以他喜歡稱呼自己為心理學家,而非哲學家。這是在看尼采時,必須先理解的,我將他在「瞧!這個人」這本書的重點,條列如下: 1.人要做強者,不要做弱者。 2.所謂的強者,是安於自己的命運,並對自己有絕對的信心,所以從不嫉妒他人,也不會產生憎恨的情緒,但也不去同情別人,因為每個人,都必須為自己的命運負責,只有弱者,才會去憐憫他人。 ( 值得一提的是,後來的希特勒,自稱是他的信徒,卻去消滅弱小,看來只是對尼采斷章取義,卻讓他背負軍國主義的惡名,真是冤枉... ) 3.所以,強者不應該攻擊弱者,若真要攻擊,也是攻擊強者,然其動機不是嫉妒,而是選擇理念不合,但實力相當的對手,才有意義。 4.他反對烏托邦的理想和抽象的概念,認為它們不合實際。人與其去關心、研究它們,不如去研究日常生活的事物,或是自己的身體機能好些。 ( 他由此延伸,而否定神的存在,甚至宣稱「上帝已死」... ) 5.反對道德,因為道德只會保護弱者,並削弱強者的能力,而這完全不合乎自然的道理。 ( 難怪有人認為他是不道德的...他卻以為這是讚美,而非批評 ) 6.厭惡一切形式的悲觀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