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24的文章

拉赫曼尼諾夫:降b小調第二號鋼琴奏鳴曲的故事(Rachmaninoff: Piano Sonata No.2, Op.36 analysis.)

圖片
  第一版樂譜封面(UNIVERSITY) 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奏鳴曲,算是他主要作品之一,題獻給從小認識的好友,1913年約四十歲左右完成,在當年首演時並不成功,還被譏為”給犀牛演奏的作品”(1909年的第三號鋼琴協奏曲則被譏為給大象演奏的作品),足證演奏的費力,與音符的繁多。 晚年的1931年,他大幅度修改曲子,尤其把第二與第三樂章一些複雜的樂段刪除,使曲子的演奏時間盡量壓縮在二十分鐘之內,這樣是簡潔許多,但後人看法兩極,鋼琴家也分成兩派,各有所好,以我個人而言,我偏愛1913年原版,因為比較淋漓盡致,技巧更艱難,演奏效果也更好。 這首曲子有個很著名的現場影片,就是由鋼琴家霍洛維茲( Vladimir Horowitz) 演奏的,他是拉赫極信任的鋼琴家,由於拉赫認為此曲或許未盡完美,甚至授權讓他修改演奏他自己滿意的版本。影片剛開始他就展現了對比鮮明,動態強大的演奏,加重的低音與輕巧的跳躍交錯,手一下像是大扇子拍掉困難音階,一下又像是愛撫琴鍵,簡直是無所不能。 第一樂章結尾那些三十二分音符,他用"輕風掃落葉”般的彈過去,更不要說第二樂章中段他如何處理那些繁多聲部,與第三樂章最後歇斯底里般的狂喜,都讓人印象深刻。但是…他彈奏的並非1913年版,也非完全是1931年版,第二第三樂章都有刪減,也不照譜上的力度彈,只能當作欣賞而已,若要1913年版,我還是以匈牙利著名鋼琴家Zoltán Kocsis 的演奏為範例。 第一樂章 降b小調,激動的快板,4/4拍子。剛開始下降音階是小調,但如他作品常出現的鐘聲那樣,出現兩個"強音",一下頑強的站上大調(24:31),這兩個音相距三度音程: 當改變拍子時,左手彈出半音下降音階(24:35),呼應樂章剛開始,但這次是弱起拍,這兩個因素~擊打的鐘聲與半音下降音階,將是全曲的主要因素,其他兩個樂章也都有。而這半音下降手法,在他有名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已展示其美麗憂鬱之處了… 這裡就是 第一主題 了,在重覆後,半音下降轉為右手的高音(25:00),並轉換調性,鐘聲也不再那麼強烈,三度消融於糾纏的音階中(25:15)。。通過搖曳的低音(幾乎有種爵士樂效果),第一主題再出現(25:34),卻更加激烈,鐘聲開始連打,半音下降幅度也更寬廣(25:38),這雖是右手,但左手也有這個半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