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23的文章

星座‧2013

圖片
常常看到有人在談論星座, 覺得奇怪, 星星怎會與人的命運相關, 太過遙遠, 覺得這一切只是不實際的夢幻, 但把人的性格分12種,似乎很有意思: 在12星座裏,又分成水、火、土、風四象, 在其中,水與火是對極,土和風也是相反, 水不如火的熱情,土不如風的自由, 但火很容易熄滅,風更是容易消逝。 我想,如果用接受和抒發的多少來描繪它, 那麼: 水象星座: 接受的多,抒發的少。 所以容易想東想西,情感豐富, 但細水長流。 火象星座: 接受的少,抒發的多。 所以容易獨斷獨行,雖然熱情, 但維持不久。 土象星座: 接受的少,抒發的也少, 所以容易自我封閉,也很內斂, 但決定的事不易改變。 風象星座: 接受的多,抒發的也多, 所以資訊非常豐富,個性自由, 但不免會三心二意..... (看的出,水和火‧風和土,接受和抒發上的多少,是剛好相反) 一般的風象星座有: 水瓶、雙子、天秤 一般的土象星座有: 魔羯、金牛、處女 一般的火象星座有: 牡羊、獅子、射手 一般的水象星座有: 雙魚、巨蟹、天蠍 這又是怎麼分的呢?水火地風四象指的是個性的本質,但不是對人的態度, 所以若將星座按對人的態度來分,又 可分為三種: (1) 重視別人的觀感(俗稱基本星座) : 天秤(風)、 魔羯(地)、 牡羊(火)、巨蟹(水) (2)不重視別人的觀感(俗稱固定星座): 水瓶(風)、金牛(地)、獅子(火)、天蠍(水) (3)將自己的想法傳給別人(俗稱變動星座): 雙子(風)、處女(地)、射手(火)、 雙魚(水) 這樣就把人的性格,完整的分為十二等分,其中也有看來互相矛盾的部分~ 像地象星座的處女,本質是封閉的,卻會表達自己的封閉,看似能親近, 其實又不然~ 這是 本質與喜好的不同 , 有時會互相衝突, 所以人的性格總是 複雜又清楚 ~ 你是哪一種呢?喜歡接受的多, 還是抒發的多呢?如果,說到情緒, 當然要像火象,接受的少抒發的多, 這樣來的快去的也快; 但如果是說金錢,那應該要學水象, 那接受多抒發的少, 這樣才能存到錢吧~ 所以性格沒有好壞之分, 端看碰到什麼樣的事情而言... 從來不曾相信,天上的星星有相遇的可能, 似乎只有流星在飛翔著,聯絡遙遠的星群, 再由天際墜落到地面 ‧‧‧ 點亮身邊的流星, 聯結天上和凡間,也牽起那

神秘和弦(A Mystic Chord)

圖片
世上看得到的,可稱為現實; 看不到的,可當做「 神秘 」。 有現實,當然有相對應的神秘... 當我們要用音樂形容「神秘」時,並不容易, 若試著表達「 混沌 」,再由「 混沌 」, 讓人聯想到「 神秘 」, 這樣就簡單多了... 「混沌」就是無秩序,沒有主從關係,看來 都一樣 , 或是每個 都不一樣 ...怎麼看,都讓人很難分辨  那混沌不明的「 神秘感」,就會迴盪在耳際。 音階裡的 Do  Re  Mi  Fa  Sol  La  Si ,都有其作用, 例如   Do ,就是主音,樂曲多要用此音來結束, 而   Mi ,則是中音,能與 Do 形成豐富的和聲。 Do 與   Mi 之間的音程,是為 大三度 (或稱減四度)。 那如果是 Fa   與 Si   之間,則是 增四度 ,從以前, 就被視為魔鬼般不和諧,又難唱的音程。 若把 減四度 與 增四度 合在一起呢? 那是在和諧中, 造成的不和諧, 還是在不和諧中,找到的和諧? 這奇妙的關係, 總讓人摸不著,缺乏一定的秩序, 再產生混沌的感覺,而顯得複雜難解~ 俄國作曲家 亞歷山大‧史克里亞賓 (Alexander Scriabin,1872-1915), 他著名的「 神秘和弦 」,從古至今,人們對它總有各種猜測, 想要了解其構造~但對我來說,就是 減四度 與 增四度 的堆疊。 例如一般所說的「 神秘和弦 」: 或是其交響曲「 陶然之詩 」開始的和弦: 還是「 火之詩 」開始的和弦: 都一定有這種組合,有時再加上 完全四度 , 由此 可知,他的音樂,都建立在四度的變化上。 在1905年,他曾說: 「我是自由~我是人生~我是夢想~我是遊戲~我是宇宙~.....」 這些句子,看起來好像瘋瘋顛顛的,但如果深究, 就發現在他心裡, 萬物已合而為一, 再沒有分別, 我可以是任何東西, 或所有狀態都行~ 那麼他有瘋嗎?當然沒有,只是一直為現實所癡迷, 也為其所困的人們,總無法了解他。 這正如佛法所云:萬象由心生~若心不是萬象的根源, 又會是什麼?... 但一切分際都消失時,無論是音樂,或社會的秩序, 將瀕臨瓦解~所以我知道,許多道理,終究不能實行, 只是純粹欣賞,或當成一種預感,然後放在心中... 1915年,這位永不回頭,作品

一念之間

圖片
夏爾克 海灘的白沙,是夏日的雪,從藍天般的海而來~熱帶魚撥動水草,彈著海裡的豎琴,聲波勾起陣陣浪花,靠在沙灘的肩旁,沙就這樣被染成了一片雪白... 有一天,長的很美的魔鬼與很醜的幽靈在這裡碰面了。魔鬼化身成捲捲長髮的美人魚,在椅子上坐著享受陽光,幽靈則一直坐立難安,因為怕被曬傷,他們一邊閒聊,還自吹自擂起來。 魔鬼說我明明是最危險的,但人卻一直受到我的誘惑,可見我有多厲害。 幽靈說,對呀,還真厲害。 魔鬼嗤嗤的笑了一聲說,這是因為,人們總認為最美的東西就是,看起來似乎很危險,但目前好像很安全。 幽靈說你把我弄糊塗了。請你再說清楚一點。 魔鬼說,就像我啊,看起來明明很危險,但卻是那樣的美,讓人感覺很想親近,沒錯吧? 幽靈點了點頭。接下來輪到他自吹自擂了。他說自己雖然沒有魔鬼會引誘人,但還是很有威嚴的,因為人類無論相不相信他的存在,還是很怕他。 魔鬼聽了冷笑一聲,滿臉不屑,但還是裝作天真的表情。 幽靈又說,我們應該常常見面,互助合作,因為我們都是同類 魔鬼說,誰跟你是同類~你的樣子太可怕了,會嚇走我想要引誘的人... 幽靈說,那我可以在你引誘成功後再出來,然後恐嚇他們,讓他們不敢離開。 魔鬼眼睛一亮,想說這樣也不錯,我利用人性中的貪,你利用人性中的怕,我們一軟一硬,軟硬兼施,應該可以無往不利。 於是魔鬼說,好啊,那你有空時可來找我。 幽靈聽了非常高興,於是問魔鬼住在哪裏。 魔鬼說,我有兩個身體,一個是真正的我,住在人的心中。另外一個和你一樣,到處飄來飄去~ 幽靈覺得很迷惑,不知該去何處找他。 魔鬼說,其實很簡單,只要讓我住進你的心裏,那麼你根本就不用來找我了,我隨時都會來找你。對了,還有,你應該要聽我的才對。 幽靈大驚,問說是為什麼。 魔鬼說,是我先引誘了人,最後讓人不知不覺走入陷阱而死亡,才產生你們幽靈的。所以說你應該要聽我的~ 幽靈無奈,只好說,那我們能合作嗎? 魔鬼說,通常我不會跟一個被我害死的幽靈合作的,這樣太危險了。不過,現在幽靈越來越多,或許我應該要好好考慮... 鬼魂說,我已經被你害死了,相信你也沒辦法再害我了。不過,我想問的是,你為何要一直害人呢? 魔鬼說,有大樹,就一定有咬大樹的白蟻。有草食動物,就一定有吃牠們的肉食動物。同樣的,有人類,當然就會有魔鬼啦!這樣你懂了嗎? 幽靈點點頭,表示了解了..... 在歷史上,經常有人在爭論,美的定義到底是什麼?

『終末的女武神』Netflix第一&第二季的故事(終末のワルキューレアニメRecord of Ragnarok)

圖片
這部" 終末的女武神 "原本是漫畫,作者是梅村真也,從2018年1月開始連載到現在,2021年製作成動畫(第一季),第二季則在今年1月26日才上架(第一到第十集),目前在Netflix都可看到,第十到第十五集預計今年內會全部上架。 故事情節很簡單,大致是在人類誕生700萬年後,由於一直沒有”進步”,還製造了許多髒亂與汙染,因此諸神召開了一千年一次的”人類生存會議”,討論人類是否該被完結。此時13位女武神的大姊 布倫希爾德 提議,由諸神與人類進行最後的大戰以決定人類最後的命運。本 來諸神對此不感興趣,但被布倫希爾德的言語挑釁(“ 難道你們害怕了嗎? ”),自覺尊嚴受到侮辱而參加了,於是天上最強的13位大神,與13位女武神以”神器煉成”之術幫助最強的13個人,正式展開了對決,若人類先贏得了七場,那就會被准許再活一千年,反之若諸神獲勝,那人類就要滅亡了… 這場大戰就定名為: ” 諸神的黃昏 ” (Ragnarøk ラグナレク )。但 奇怪了~應該是"人類的黃昏"吧!因為人類快要落幕了,怎會是諸神的黃昏?...原因很簡單,因為諸神早就意識到他們總有一天會滅亡,因此進行著各種準備,現在既有這樣的大戰,當然本身也可能有危險,所以就叫做"諸神的黃昏"。 接下來我就不多說了,以免破梗,戰鬥場面當然是驚天動地的,但比起這個,我認為每次在戰鬥時,對每個人的背後的故事交代更有意思,這些故事與史實未必一致。例如最強人類13人之中的” 開膛手傑克 ”,小時候雖然母親是妓女整天接客,但因為對他關愛的無微不至,讓他覺得很幸福,也愛看莎士比亞,縱然別的妓女笑他一輩子也別想翻身,因為是在社會的最底層,他也不為所動。 個人第二季最愛的角色:開膛手傑克 但沒想到母親愛他只是因為要等待他的生父,一位以前的恩客來迎娶自己。而在這位恩客拒絕後,母親就崩潰了,說他只是個拖油瓶,”愛你只是因為要等你爸爸”…之類,他的世界就此崩塌,從此成為殺人魔,還專殺母親這樣的妓女…這事情未必是真,因為到目前為止”開膛手傑克”的身分並未完全確定,何況講述他過去的故事呢?但這卻給人很好的啟發。那就是絕對不能讓小孩所相信的事翻盤,或擅自收回對他無私的愛,這會影響一生人格的! 另外亞當是如何被趕出伊甸園的,也被重新詮釋了一番,當然與聖經是不一樣的,但也有其道理,讓人覺得興味盎然,

莫札特:第21號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的分析(Mozart Piano Concerto No.21 analysis)

圖片
莫札特第21號鋼琴協奏曲K467是音樂史上的名作,於1785年3月9日完成,大概是他為了自己的演奏會而寫的,在隔日就進行首演,技巧在當代被認為是困難的,但與前一首第20號的小調比較起來,這首大調的曲子明朗多了,也好聽易懂,從以前就很受歡迎,莫札特希望寫作雅俗共賞音樂的目的達成了。 我記得第一次聽到第二樂章的開頭時,整個人就愣住了,這是多麼美妙,卻又純淨無暇的音樂,手法看似很簡單,卻能讓人深深感動,我想,裡面一定暗藏了什麼秘密,我們就研究這首曲子看看,以下是鋼琴家Murray Perahia,與English Chamber Orchestra的著名版本。 樂章標示的速度是行板,拍子則是2/2拍,就是每小節有兩拍,但每一拍都是二分音符(總共是 四拍 ),比較悠長,剛開始,莫札特就將第二小提琴,與中提琴聲部都加了弱音器,並組成F大調的主和弦(14:01),由於音域都是在比較低的位置,再加上其節奏是四個三連音~ 噹噹噹 噹噹噹 噹噹噹 噹噹噹 (每一個三連音等於一拍,加起來是 四拍 ),我個人以為像是平靜的小水流,微微顫動著, 大提琴與低音大提琴則輕輕撥奏F大調的主和弦的琶音~ F,A,C ,像是腳步聲,點水似的走在水流中: 然後在其上,也是加了弱音器的第一小提琴,以比第二小提琴 C音 高十一度的 F音 奏出(14:06),就像剛剛走在水流的生物,突然探出頭來了~這生物應該也是纖細的~因為也加入了弱音器,她的頭應該離水面比較遠~因為是十一度音程,所以我就先想像是一隻有纖細,又長脖子的天鵝吧... 這第一小提琴的主旋律,以附點音符一上一下,好像她的頭也配合腳步,搖搖擺擺的浮出水面(注意水面下的腳步聲仍然持續),到高點後她才把身體放了下來,這就是後面下降音階的來源(14:13),這樂句結束在 G音 (14:15)~也就是說,實際上天鵝的頭,只移動了短短的距離(從開始的 F 到現在的G,只差一個全音),只是因為行走途中的上上下下,讓人以為移動很多。雖然不一定要指天鵝,大家可以自行想像,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確實滿符合所謂的生物動態。 但到 G音 之前,有一個 升F音 (14:14)。這絕對不在F大調的主和弦內,像是一個裝飾音,我們不妨當作是一個”媚態”,因為”媚態”是平時不會有的樣子,所以不在主和弦內,但加上這音,卻讓整體姿態更優美,而這 升F音 解決到 G音 後, 也

莫札特最後三首交響曲,是同一組作品嗎?(下集-第41號交響曲"朱彼特")Mozart last 3 symphonies as one

圖片
莫札特於1788年8月10日完成了他的C大調第41號交響曲(K551),這是他創作的最長也是最後一部交響曲,這首曲子有個標題: 朱比特(Jupiter) ,是羅馬神話中的眾神之王。然而此標題並非來自於莫札特本人,可能是來自於指揮家Johann Peter Salomon(1745-1815),他與莫札特與貝多芬都認識,了解他們的風格。的確這首交響曲充滿C大調的光明與威嚴,如同陽光普照,任何妖魔將無所遁形,自從第一次聽到以來,我就一直覺得這是很特殊的作品,不管在古典音樂,甚至在莫札特自己的音樂中,都是獨一無二的,尤其第四樂章,雖然用的樂器僅有長笛,雙簧管2,低音管2,法國號2,小號2,弦樂五部,定音鼓,但其音色之燦爛輝煌,勝過許多大交響樂編制的效果,相當神奇,柴可夫斯基就曾經對此佩服的五體投地,這來自於其極為優異的多聲部寫作,讓曲子充滿豐富織度與色彩。 但延續我們在前一篇的討論,這首交響曲是否與前兩首的第39號與第40號,是同一組作品呢?這麼燦爛輝煌的終樂章,是要為這最後三首交響曲,做一個圓滿的結束嗎? 第一樂章 剛開始,就以上升音階兩次呼應第39&40號交響曲對C大調的期待, 第一主題 同樣也是八小節,也同樣是主音-屬音進行,旋律音型是 先降低-又上升-再下降 (0:14) ,而且最低音與最高音差的也是一個六度,而後半也有一個重要的六度跳進(0:35),這與第39&40號的第一主題,構想相當類似。 曲勢的發展是從弱起拍開始到強拍,蓄積力量,到半終止後,第一主題延伸,與長笛新的下降旋律結合(0:51),卻暗示了前一首交響曲的g小調,這次很快被G大調所強力拒絕,第一主題以模進方式,以半音上升(G-升G)像火箭一樣勃發(1:15),將前一首第40號交響曲最後樂章g小調的” 魔女 ”驅除,也預告了 第二主題 ,這也是一個半音上升開始的旋律(1:41),只是比較溫柔,與第一主題成對比。 隨後第二主題的變奏在低音出現(2:06),這是個 先降低-又上升-再下降 的音型,不只在此樂章重要,連在第二樂章&最後樂章都會扮演重要的角色,而這音型其實也是第一主題(都是 先降低-又上升-再下降 )的變奏,這是極妙的,意思是這 第一 與 第二主題 ,其實是一個構想出來的: 呈示部似乎快走完了,要回主調C大調了嗎?但莫札特不作此一般的方式,他破壞了該有的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