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布西:為管弦樂的映像( Debussy: Images pour orchestre )

 只聽流行歌曲或輕音樂的朋友們,可能只注意音樂的旋律或歌手的唱腔,對於音色或和聲的關注較少,事實上對古典音樂對音色的重視也只是這一百年間的事,其中又以法國作曲家德布西(Claude Debussy)的作品,可說是集西方樂器音色表現能力之大成。

人們常稱德布西為「印象派作曲家」,意思就是他對光和影這些景物外觀的重視,但正如他自己所說的,他根本不是什麼是「印象派」,他只是寫他自己對所見所聞的觀感而已,管弦樂團對德布西來說,不是填補和聲,或是製造壯觀氣勢的方式,而是被當作調色盤去運用,來製作各種美妙的音色,每樣樂器幾乎都擔負著同等重要的任務,所以他的音樂雖然聽起來常常有主旋律,卻不是唯一重要的。

在他所有的管弦樂曲中,最具描寫性的應該是他後期這首「春之迴旋曲」(Rondes de printemps)了~這是他管旋樂曲集「映像」(Image,1909年)的最後一首,雖然只有七、八分鐘而已,卻試圖表現春天來臨時的大地景觀,例如蟲鳴鳥叫,樹葉或風的沙沙聲等,但好像就因為這樣,旋律、和聲等傳統音樂的要素並不明顯,給當時的聽眾很片段的印象,有批評家還認為這首曲子是德布西開始走向「前衛」,甚至是「不知所云」的開始,事實上德布西這曲子雖然不被聽眾所欣賞,卻影響了後來一整代的作曲家,如今看來「前衛」或是「不知所云」,反而應該是讚詞呢。

我想應該是因為後來的作曲家,由此曲去學習到如何單靠音色或節奏就能構成一首完美的管弦樂曲,「春之迴旋曲」可說是離經叛道最好的示範,也難怪後人聽到所謂的「現代音樂」會覺得如此難理解。事實上「春之迴旋曲」原始的構想應該很單純,在首頁曲譜上他用法文題了一首詩(下圖的紅色方框內),據說是一位義大利十五世紀作家所寫的:

五月萬歲,歡迎五月,

在村落旗幟的飄揚下!

以下是法國大指揮家皮爾‧布列茲指揮所演奏的版本,他很擅長詮釋德布西,他自己也是作曲家,對德布西的手法多有研究。雖然這首經典的短曲其實只要去聽就是了,但我仍然想舉出樂曲開頭的地方,稍微研究一下他特殊的作曲方式。



總譜上的註解是我加上去的~紅框的部分正是上面說的那首頌揚五月的詩,當然是用德布西的母語法文寫的...

還有他對樂器的指示真的非常多,從圖上看就知道,豎琴要演奏泛音,這聲音比譜上所寫的要高一個八度,好像初春的第一道光芒;然後第一、二小提琴都要用顫音來演奏,還規定要將琴弓放在靠近琴馬的地方,如同樹葉的沙沙聲;但大提琴則與此相反,要在靠近指板的地方來演奏持續音,則像是仍然沉睡中的大地...這些專有名詞可能會讓一些沒學過樂器的朋友們看得霧煞煞,但其實我要說的就是:這樣的音色真的是比較特殊的,絕對與我們一般聽到的樂器音色不同,這都是他有意去重新設計樂器演奏法,所得來的效果。這裡有旋律嗎?幾乎沒有。有明確的節奏嗎?也幾乎沒有。有的只是那精心調配的音色效果而已。

在德布西作曲的1909年當時,正值歐戰前,交響樂團發展到最極盛的時候,作曲家以徹底運用龐大的交響樂團為己任,在這樣的背景下,才會有如此注重各種樂器音色混合的曲子,至於我們這個指講求簡單易懂,如流行歌曲般的時代,這樣繁複的風尚早已一去不復返了~這是音樂史上,一閃即逝的奢華風。

由於《映像》有三首曲子,在此補充資料如下:

1.吉格舞曲 (Gigues)的原標題是Gigues tristes(悲傷的吉格舞曲),雖排在第一首,但其實最後才完成。德布西將他對英國的回憶作為音樂的靈感來源,此外,查爾斯·博德斯(Charles Bordes)的歌曲“Dansons la gigue”(吉格舞)和泰恩賽德(Tyneside)河畔的民謠“ The Keel Row ”(划船)也被用作關鍵主題。圍繞吉格旋轉的是音樂動機,它們賦予樂曲一種統一感。但大多數只是短短的,出現一次或兩次,或者在整個作品的片段中重複使用。其他主題是專為雙簧管而寫的長篇獨奏,剛開始是划船"的旋律,然後是如泣如訴的雙簧管,兩個主題不斷對比,組合,最後達成奇特的高潮,這首曲子也蘊含"失戀的人,跳起吉格舞吧"!的涵意,所以才會被稱為悲傷的吧。。


2.伊貝利亞(Ibéria)是這套曲的第二部,總共有三首樂曲,管弦樂樂譜草稿於 1908 年聖誕節完成。


編制: 3支長笛和短笛(第3支長笛也是雙短笛)、2支雙簧管和英國號、3支單簧管、3支低音管和倍低音管、4支法國號、3支小號、3支長號、低音號、定音鼓,響板、木琴、鋼片琴、鐃鈸、編鐘、2 把豎琴和弦樂五部。

一天下午,德布西穿過邊境,走了大約三英里到達聖塞瓦斯蒂安,觀看了一場鬥牛,很可能及時回到聖讓德呂茲吃晚飯。僅此而已,但他比許多在那裡待過數週的旅行者更清楚地看到和聽到了西班牙。正如法雅所說:“德布西在不了解西班牙的情況下創作西班牙音樂,也就是說不了解西班牙的土地,這是另一回事。德布西通過閱讀、繪畫、歌曲了解西班牙,以及真正的西班牙舞者用歌曲伴舞的舞蹈。” 無論來源是外部還是內部,西班牙在他的想像中都栩栩如生。  


德布西的第一部西班牙作品是La Soirée dans Grenade ,它是三首鋼琴"版畫"中的第二首,創作於 1903 年。La Soirée dans Grenade與伊貝利亞之間的距離十分遙遠。在此期間,德布西無疑從阿爾貝尼士和法雅那裡學到了更多關於西班牙音樂的知識。他還有五年的時間可以盡情幻想西班牙的景象、聲音和氣味。在這五年裡,德布西創作了L'Isle joyeuese、兩本映像鋼琴曲和海等傑作。法雅回憶起在聖塞巴斯蒂安的下午,鬥牛場的一半被陽光淹沒,另一半則在陰影中形成強烈對比。光影的分佈是藝術家在大規模規劃和寫作時必須掌握的。先前在交響詩"海"交響詩,已證明他可以做到這類描寫。現在,他準備冒險一試,大肆描寫這個讓他如此著迷的國家。

第一曲稱為Par les Rues et par les chemins(穿過大街小巷)。音樂以清脆的不和諧和弦開始,這也是節奏的第一拍,由木管樂器和響板拼出,這將幾乎一直出現在樂章中。

在這種主導節奏的襯托下,單簧管奏出既優雅又歡快的旋律。細節豐富而美妙——第二單簧管偶爾將旋律的某些部分加倍,第三低音管與其他打擊樂器的三連音,組成交叉節奏,伴奏如顏色不斷變化。後來,英國管、第二小提琴(八度音階)和一半的大提琴演奏單簧管旋律的慵懶變體。伊貝利亞的奇蹟是德彪西的弦樂配樂——他對樂段的細分,他對低音的節儉和精確使用,尤其是,他對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的清晰區分。後來,雙簧管和獨奏中提琴為我們提供了另一個版本的旋律。喇叭聲改變了話題:在這些公路或小路的某個地方,有一支行進樂隊。有那麼一會兒,這種精力充沛的方式佔了上風,但實際上,這是一個慵懶的下午,開場音樂響起後,樂章消失在一連串輕柔的顫抖、叮噹聲和嘆息中。

德布西將第二曲稱為Les Parfums de la nuit(夜晚的香氣),我們進入夾竹桃、甜栗子、野玫瑰和百里香的記憶中,或想像中的香氣最甜蜜地撫慰我們。“緩慢而夢幻,”他寫道。

巧妙地,德彪西在第一樂章和這一樂章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樑。就好像他希望這兩個樂章之間真的沒有任何間斷。大提琴分為七個部分(六個獨奏加上其他部分),建立了輕柔搖擺的哈巴奈拉節奏,雙簧管從第一樂章中帶回了淒美的旋律,聲音變得更加豐富,伴奏的弦樂一度分為十四部分,在豎琴滑音的推動下,第一小提琴帶來了一種充滿激情的新音樂。起初,管弦樂忽略了這一點,轉而採用更柔和的東西,包括小提琴獨奏和低音管獨奏的可愛而遙遠的旋律,但逐漸地,這種慷慨激昂的爆發脫穎而出,音樂上升到一個偉大的頂峰。


緊張感消退了,似乎在逐漸瓦解的旋律片段中,樂章即將結束。但是突然間,隨著背景模糊的弦樂顫音和顫音以及不確定的和聲,我們聽到了遠處的鐘聲。它在那裡只是片刻;然後第二樂章垂死的落幕又開始了,就好像這個幽靈從未出現過一樣。旋律在思考中停止,從很遠很遠的地方我們聽到了樂隊的聲音。然後,在進行曲節奏的四小節之後,前一個樂章的結束旋律又回來了(“更遠,”德布西寫道)。這只持續了兩個小節,然後就消失了。因此,每個樂章都有一個來自其上一個樂章的印記。

對於他的第三曲Le Matin d'un jour de fête(假日早晨),德布西說:“這聽起來像是沒有被寫下來的音樂——整個是升騰的感覺,人與自然的甦者、舞蹈樂隊(小提琴和中提琴被告知要像吉他一樣握住樂器)、鄉村小提琴手的想像,管樂演奏者吹奏著他們喧鬧歡快的曲調。對前兩個運動的記憶被喚起,並不總是虔誠的。慶祝活動變得更加令人眼花繚亂,在管弦樂的火光中,伊貝利亞以幾乎令人不安的突然性結束了~"有賣西瓜的,有吹口哨的孩子——我都看清楚了!” 德布西以可以想像到的最大的謹慎和精確,寫下了他對混亂、遊行者和舞者的歡樂。


作者:麥克 湯瑪斯(Michael Tilson Thomas)   編譯:夏爾克   

                                                                                 

(文章出處:https://www.sfsymphony.org/Data/Event-Data/Program-Notes/D/Debussy-Iberia-from-images-pour-orchestra)


三、Rondes de printemps(春天的迴旋曲)

德布西在這個樂章中使用了兩首民歌,“Nous n'irons plus au bois”(我們不再去森林)和“Do, do l'enfant do”(搖籃曲),“Do, do l'enfant do””從一開始就可聽到,後來是“Nous n'irons plus au bois”,直到樂章掀起高潮結束,至於開頭的部分,上文有介紹過了,要特別留意,這是德布西獨特的創意,而曲子帶有快活中的憂鬱,被認為與德布西譜曲的過程中,得了癌症有關...這是一首預言般的作品,也是現代音樂的瑰寶。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雷哈爾輕歌劇《微笑之國》的看法與故事(Das Land des Lächelns)

杜替耶“遙遠的世界”Dutilleux tout un monde lointain

柴可夫斯基第四號交響曲的分析(Tchaikovsky symphony N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