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羅歌劇:伊斯國王(lalo Le Roi d'Ys)
"伊斯國王"(Le Roi dYs,意思是伊斯地方的國王)根據布列塔尼地方的傳說,拉羅花了極大心血寫作,到1881年完成,序曲在1876年先行首演,經過1886年的修改,全劇才於1888年首演成功,但因有大水淹沒城市的情節,被認為演出困難(這理由滿奇怪,人家華格納都能夠讓瓦哈拉宮崩塌了...),雖貴為法國歌劇名作,卻很少在舞台上出現,此情況到目前也沒有改變。當時的聽眾認為拉羅受了華格納很大的影響,愛用銅管,"伊斯王"使用了四支法國號,兩支小號,兩支短號,三支長號,以及低音號,加短笛的兩管編制,不算是規模巨大,比較特別的是管風琴與鐘,來配合劇情使用。
以下就以Cluytens指揮的唱片為範例,他極為擅長指揮法國音樂,加上演唱羅珊(Rozenn)的Janine Micheau也是我喜歡的女高音。
序曲
先是引用第二幕開始,很沉重的音樂,表現的是女主角瑪嘉蕾德陰暗的心理狀態,剛開始調性有些不穩,然後是單簧管,雙簧管的旋律,引用第一幕米利歐登場所唱的"天空是這樣光輝"(0:48),調性才穩定在D大調,但始終沒有停在本位三和絃上,而是屬和絃(1:24),後來也是不完全終止、增加力度後出現小號的三連音信號曲,進入高潮,卻是d小調,響起了第一幕瑪嘉蕾德出場時的音樂(2:53),相當激情(這應該算是陰暗後的報復),這是第一主題,半音劇烈的轉調,三連音的小號漸轉為關係調F大調(3:23),接到第二幕弦樂演奏的,瑪嘉蕾德的詠嘆調"你還是與以前一樣"的旋律(4:07),做為第二主題,這兩主題都有小號的三連音,第一主題再現後(5:33),出現大提琴演奏的新旋律(6:46),這是第一幕羅珊唱的"為何要沉默忍耐",這是個沉靜但不失熱情但纏綿旋律,第二主題再現(9:46),小號的三連音又奏響後,以米利歐的戰歌(10:37)盛大結束,但因為是D大調,暗喻後來的不安,這在歌劇的最後才會解決。
這序曲超過十分鐘以上,常被單獨演奏,用了劇中許多音樂巧妙編織,但長度大概佔了全劇十分之一,並不是很均衡,也可看出後面的劇情的發展相當明快,這也算是優點吧。
第一幕
(影片2&3)在伊斯王宮。伊斯人歡喜高歌"聖誕節"的合唱,長久與卡爾納克王子交戰,如今和平談判成功,卡爾納克王子將娶伊斯國的公主瑪嘉蕾德,號角響起,眾人一擁而上,王宮總監捷爾(男中音)命令他們歡迎卡爾納克王子,並感謝布列塔尼的聖人聖科倫丁的保佑。
群眾的聲音消逝,(影片4)在沉鬱的大提琴聲中,瑪嘉蕾德(女中音)與妹妹羅珊(女高音)上場。羅珊看到姐姐瑪嘉蕾德不開心,大概因為要嫁給不喜歡的人,心情低落,但瑪嘉蕾德故作逞強否認,"我是公主,我有祖先的權杖!"...羅珊覺得心疼,唱著"為何要沉默忍耐"(影片5),兩人二重唱,羅珊的聲部相當高亢清亮,也是女高音很好發揮的地方,但陰沉的瑪嘉蕾德覺得我就是要沉默忍耐!...兩人剛開始就沒啥交集,這也是日後的悲劇開端。
其實瑪嘉蕾德是喜歡將軍米利歐,也是姊妹倆的青梅竹馬,此時米利歐生死不明。但羅珊也喜歡米利歐,只是她不知道姐姐的心思。(影片6)此時女侍們進來,她們興高采烈的合唱與瑪嘉蕾德的痛苦成強烈對比,羅珊也很難過,瑪嘉蕾德為準備婚禮退場了,(影片7&8)羅珊似乎聽到米利歐的聲音,讓他的想念更加急切。
這時,米利歐真的回來了(影片9),唱著:"天空是這樣光輝"...羅珊開心不已,剛開始還不相信,米利歐說自己曾被俘虜,好不容易才逃出,兩人談情說愛,可是軍樂響了(影片10),突然氣氛一轉(影片11)~(天空怎變的怎如此陰暗 )卡爾納克王子(男中音)出現,他也希望戰爭結束,伊斯國王(男低音)帶著家臣,並發表宣言確認婚姻(影片12&13),人民也將卡爾納克王子當成主人,在一切很順利時,羅珊告訴瑪嘉蕾德,米利歐沒死的消息,想要喜上加喜,沒想到瑪嘉蕾德大受影響,不願結婚,國王和群眾都驚慌不已~(影片14)受辱的卡爾納克王子說一定要復仇,"你們顫抖吧!"國王只好宣布婚姻破局,戰事再開,米利歐完全不懼,這幕就在國人對他的讚美,與卡爾納克王子的威脅下結束。
第二幕 第一場 在伊斯王宮殿的房間。
(影片15)剛開始就是序曲開頭那陰暗的音樂,瑪嘉蕾德站在窗邊看著田野,遠方傳來號角聲,士兵正集結作戰,(影片16)她好久不見米利歐了,但發現他還是和以前一樣帥氣,還是馬上就愛上了...但她發現米利歐愛的是妹妹羅珊,忌妒之情爆發,這段詠嘆調並不好唱,有許多突然的上升大跳音程,是這歌劇典型的上揚終止音形。
(影片17)國王,米利歐,羅珊登場,國王命令米利歐出征,羅珊感到害怕,米利歐說聖人會保護我們的,我甚至以為我看到他顯靈了(哇),還祝福他...他唱戰歌"布列塔尼的守護神"(影片18),頌讚信仰就是力量,羅珊也與之唱和(影片19),但躲在暗處的瑪嘉蕾德也獨白,但卻是懷疑聖人,還大喊:"拯救我!強大的神!"與之成為四重唱,這樣的交錯對比極為精彩。
國王說如果勝利,將促成米利歐與羅珊的婚事,瑪嘉蕾德也獨白大喊:神的復仇!...
號角響起,國王與米利歐離開,剩下的羅珊卻遇到喊著"永遠葬禮"的瑪嘉蕾德,羅珊到現在才知道姊姊也喜歡他,極為驚訝,(影片20)瑪嘉蕾德因為憎恨,詛咒米利歐死掉回不來,羅珊要她閉嘴(影片21),動之以情說若發生同樣的事,我也會原諒妳,(影片22)並希望她冷靜下來,顧念姊妹之情,"我們愛上他前,我們是互相相愛的"。
但瑪嘉蕾德毫不領情,並嘲諷聖科倫丁將幫助自己復仇而離去。
第二場 伊斯附近的原野,右邊是一座古老的教堂。
(影片23)米利歐戰勝了卡爾納克王子,凱旋歸來(與序曲的最後部分相符,只是音高降低些),大家歡呼,米利歐卻將所有榮耀歸給聖人。士兵們去禮拜堂,敬拜感謝聖科倫丁。(影片24)在短暫的換場後(這齣歌劇換場都很快,不拖泥帶水),響起轉位的屬七和弦。
卡爾納克狼狽地出現,他僥倖生還,部下幾乎全死了,還怪地獄沒聽到他的祈求,但瑪嘉蕾德突然出現,還自認地獄女神的化身(影片25),希望與他合作,卡爾納克還是垂頭喪氣,瑪嘉蕾德卻說我們還有最可怕的盟友~海洋(此時半音階恐怖的流洩而下) 她想偷出國王的鑰匙,並找卡爾納克幫忙,打開水門把城市淹沒(此時又出現這歌劇典型的上揚終止音形),他們走到教堂,並嘲笑聖科倫丁,要他出來保護信徒的城市。
但突然變暗了,墳墓打開,聖科倫丁出現,兩人被嚇的魂不附體。聖人斥責他們(影片26),並說已知他們的陰謀詭計。天上也傳來合唱的聲音:"悔改!",配合管風琴。聖人又對卡爾納克說你想犯下重罪,是活膩了嗎?又要瑪嘉蕾德留在深淵的斜坡上,不得逃脫,在那反省悔改,瑪嘉蕾德嚇的跪下,與頑強的卡爾納克成為對比。
第三幕 第一場 皇宮的迴廊
(影片27)先是歡樂的舞曲,王宮總監捷爾說男方要去女方那提親是習俗,而米利歐手下的年輕騎士,要來迎接羅珊,"打開新娘的門吧!"守著羅珊房子的年輕女孩們則回答"不!",有點像在鬧婚,這是段相當喜氣而可愛的音樂。
(影片28)米利歐出現在他們中間,對羅珊唱著:"這樣沒用的,我的愛人,雖然妳緊閉著們,我還想留下來",這樣的癡情似乎感動了女孩們~羅珊從房間出來,管風琴與鐘聲響起,但不太和諧,似乎預示了什麼,但女孩們現在才歡迎新郎,(影片29)羅珊假意斥責女孩們不給米利歐進來,兩人走向教堂,眾人唱起感恩頌歌"Te Duem"。(影片30)瑪嘉蕾德對拿走鑰匙打開水門仍然猶豫,但卡爾納克一再催促她要實踐自己的諾言,還說妳要坐視妳的男人要跟另一個女人在一起嗎(影片31)?
最後她下了決心要做壞事(影片32)。結婚典禮結束羅珊與米利歐唱著愛的二重唱(影片33),兩人甜蜜萬分,但國王很擔心看不到瑪嘉蕾德(影片34),羅珊安慰父親,兩人祈禱她平安無事,在暗處的瑪嘉蕾德看到了也覺後悔(影片35),不禁叫著:"啊!我的父親!"。不久皇宮外聲音吵雜(影片36),瑪嘉蕾德出現在父親與妹妹前,要他們趕快逃走,原來卡爾納克已開啟了水門,水將淹沒城市,大家喊著逃走。瑪嘉蕾德雖想留下來,但被國王強制帶走。
第二場 伊斯附近的山丘
人們在山丘上避難(影片37),但大水仍然逼近,這裡的管弦樂用滾動式的三連音節奏,相當精采,人們被大水的力量驚嚇,向神禱告祈求,(影片38)國王宣布一半的人已經死了,米利歐則喊著要拯救倖存者。瑪嘉蕾德告訴大家說要有活祭品,洪水才會退,並坦承自己就是卡爾納克的共犯(這戲劇的力量有如歌劇諾瑪說的"是我")。 人們強烈要求將瑪嘉蕾德處死,但國王,米利歐,羅珊並不願意(還是護短),但瑪嘉蕾德心意已決(影片39),她在岩石上對神發願,然後就跳進海裡,米利歐跑向岩石,此時聖人出現,又用了他很愛的轉位七和弦,造成懸疑的效果,洪水退了,海也平靜了,人們唱著對神的感謝(影片40),也終於到達全劇終點~和諧的C大調,也解決了序曲結尾的D大調問題,完美落幕。
這齣歌劇相當注重戲劇與旋律美感,拉羅雖不乏有模仿華格納的地方,尤其是管絃樂配器,但不會長篇大論的堆砌音符,反而顯得簡潔乾脆,獨樹一格,編排恰如其分,他在音樂史上有些被忽視,只能說可惜了,若古典音樂不再被視為那麼嚴肅,他的時代或許可以到來。
文/劇本翻譯:夏爾克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