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幻想曲Fantasie OP.17( Pollini)
Pollini去世了,偉大鋼琴家又走了一位,他以蕭邦聞名,但因我過去不喜歡蕭邦,反而對他的舒曼特別有印象,例如這首幻想曲OP.17。
想想看,一首三十分鐘的鋼琴獨奏曲,要如何從頭到尾都引人興趣呢?當年舒曼創作此曲是要為貝多芬設紀念碑,第一樂章第二主題也帶有貝多芬聯篇歌曲“致遠方的愛人”之主題,這主題被稱為是他對克拉拉的思念,而樂章剛開始在一堆低音分解和弦上,如仙女般從高處降臨的旋律,則是代表克拉拉的第一主題,整個樂譜強弱對比甚多,還有複雜的重音錯置,但Pollini每個音都有變化,該莊嚴的莊嚴,該加速的就像瘋迷一樣,本身即已描述一個世界,也很有畫面性。
發展部開始的憂鬱小調旋律甚至有下一個樂章開始的錯覺,又回到第一第二主題結束,構想頗大但容易流為散漫,需要很多的起伏變化與構築力,"真正的"第二樂章帶有凱旋門的英雄風格,用的調性降E大調,讓人想到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在低音出現克拉拉主題,像是無所不在的思念,如何突顯又不過份呢?第三樂章也是在低音出現,而Pollini的浪漫表現在此特別醉人,雖也帶了些精準冷靜的觸鍵,但在如同對愛人傾訴的語句中,必須如此才不致變成胡言亂語,這曲子一向是我以為的難曲,要從頭到尾都發揮熱情,又要控制得宜,展現多層次的美感,Pollini是很少數我覺得有做到的。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