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頌:降B大調交響曲的小小分析(Chausson symphony OP.20)



這是他的唯一交響曲,好聽也易親近,寫於晚期浪漫時代的1890年,是法國交響曲的少數代表作,但不常演出,台灣應該還沒首演過? 

這曲子我常常只聽第一樂章,演奏時間大概十分鐘,算是激勵人心,蕭頌繼承了老師法朗克的交響曲模式,只有三個樂章快-慢-快,第一樂章也都有長長的導奏,在第三樂章也會出現。 

第一樂章是奏鳴曲式,除了導奏外還有兩個主題,蕭頌的特色盡現其中,導奏剛開始就籠罩在小調的烏雲裡,不像是降B大調,反而像是小調,原因就出在第三級音降D,經常埋伏其中,結束前也用了崔斯坦和弦,用不和諧打了問號...然後降B大調的第一主題在光環中出現,讓人鬆一口氣,就是他愛用的五聲音階,聽來具東方風味,布局與他的D大調協奏曲非常類似。 

第二主題卻很簡短,且調性模糊,但有這個已經不錯了~法朗克的交響曲根本連此主題都沒有...發展部不斷轉調,音色變換多彩,尤其是木管特別細緻,在有些過頭了,又慢慢降回主調,好像引氣調息那樣,真是神來一筆。 

第一主題再現時音域更加提高,幾乎可說是險峻了,而且此時降D音等音變換為升C,成為屬和弦的第五音,也就是增和弦,有種突出感,更增加此感受。第二主題仍是過場一下,目的是回到主調,尾聲第一主題回歸,再度使用增和弦,並與第二主題結合(此主題用超高音),達到高潮,不過最後華麗上升音階出現的降G音,還是暗示著降B小調,讓結尾有點惋惜...這必須要到第三樂章最後,才能完全解決。 

這樣帶著五聲音階思古之幽情,與險峻半音階的曲子,情感相當纖細,好像一點點就可以使之狂熱或崩潰...不過對喜歡跳舞的朋友來說,這樂章的導奏與第一主題&尾聲都有許多類似探戈的節奏,絕對是很過癮的~其實蕭頌的作品也常用這個,他受到西班牙音樂的影響,在當時的法國作曲家中是很普遍的。 

想聽比較激動的可選孟許與波士頓交響樂團版本,比較文雅的,大概就是Plasson與Toulouse Capitole Orchestra了,補白的交響詩Soir De Fete(慶典之夜)是他最晚年的管弦樂作品,很有中國味道,管弦樂卻是華格納風,也堪稱一絕,這是我二十年前買的第一個版本,很懷念當年EMI這個中價版法國系列。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雷哈爾輕歌劇《微笑之國》的看法與故事(Das Land des Lächelns)

杜替耶“遙遠的世界”Dutilleux tout un monde lointain

柴可夫斯基第四號交響曲的分析(Tchaikovsky symphony N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