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勒第六號交響曲《悲劇》的故事與分析(Mahler symphony No.6)
說實在,我已很久沒當馬勒迷了。二十幾年前剛出社會時,最著迷他與布魯克納,如今布魯克納依舊,馬勒卻已很久沒聽。
當然不是馬勒不耐聽,而是自己的心境轉變了,不再受的了那樣激烈,瘋狂與憂鬱。
以前最喜歡的第六號交響曲"悲劇",後來也最不想去面對,也導致我寫了多篇馬勒的部落格文章,但就是欠這首與第四號。
最近馬勒音樂節開幕,我原本毫無興趣,但看到一些去參與的樂友貼文,我也把好久沒聽的馬勒拿出來聽,那天去高雄的車上,就聽了以前超愛的,巴畢羅里指揮的馬勒第六號交響曲。(感謝老婆的特斯拉,充電時仍可一直欣賞)
這一聽極為感動,第六號真的是很偉大的作品!巴畢羅里非常沉溺,悲情的表現方式,所有細節仍清清楚楚,以至於我後來很難接受比較冷調的版本,像是布列茲的。
第六號的特色是,從頭到尾,有一股悲劇的氣氛籠罩,說不太出來,但又明顯感受到,相當奇妙~我很愛研究音樂,就稍微來探尋一下是怎麼回事。
第一樂章剛開始的段落很重要,絕不是死亡進行曲之類的那麼簡單,其怪異感來自於升F(0:12)與升G音(0:14)~升F並不在其主調a小調中,還與關係調C大調成為魔鬼的增四度關係。
另一個升G音雖然是主調a小調的導音,但在此處被強調,並不太尋常,因為其作用主要是導向主音a。
最妙的是,這些音在第四樂章開頭全部一起奏響(54:17),成為一個非常陰森恐怖的和弦,而豎琴則撥奏這些音,更加深其可怕,甚至邪惡感。
第一樂章開頭後,就頻頻出現不和諧的增四度音程(0:37)(0:41),以及將導音升G放在強拍的方式(0:26)(1:07),看似很正常的第一主題(0:17),也因為加入了這些因素,在結束前變成小號吹奏的,帶有不祥意味的預告(1:07)...
即使在描寫馬勒妻子艾瑪,飛揚的第二主題(2:55),此預告仍然存在(3:37),這主題其實是此預告的反向,像是要抵抗命運?
而在尾聲開始前,還會變化成一個非常悲哀的旋律(21:30),再出現時,就已經是第四樂章高潮的部分了(1:06:10)...此時悲劇已驚天動地,調性竟然完全一樣,只是旋律稍有變換,這也不意外~因為如前所述,此樂章剛開始的和弦,就已包含這些要素了。
這首曲子厲害的地方,是在於四個樂章靠著同樣的和絃與旋律串在一起,但也讓悲劇的感覺漫延全曲。第一樂章的第一主題(0:17),在變化成不祥的預告後(1:07),其和聲的基本樣式出現~就是由明亮大調和弦,瞬間轉陰暗小調(2:13),帶來一種失望或幻滅感,這在整首交響曲會出現多次,像是第二樂章的(27:31)(38:30),將之稱為幻滅和弦好了!
第二樂章詼諧曲,剛開始是與第一樂章相似的節奏,也一樣出現了升F,與升G音。而上升的音階也很重要(25:31)。
後來大概是這些元素的運用,轉調相當大膽,甚至有點胡來,像是這段(27:07)。
第一樂章那飛揚,抵抗悲劇的第二主題,到此成了小孩嬉戲一般,這並不好玩...那是對命運的退讓。第三段由詭異的上升音階當主角(30:31),大概就是這三段在重覆,只是最後是小調,與第一樂章明亮大調結束不同。
第三樂章中庸的行板,剛開始第一主題也是大調,卻很快就變成小調(39:45),也算是幻滅和弦,但這裡是比較溫柔的"幻滅",而不像前兩樂章是突然的"幻滅"...
第一主題旋律很明顯是第一樂章第二主題的變體,其中兩個下降音階非常重要~第一次是正常音階(40:28),第二次下降半音,也是幻滅和弦的方式,但這裡更加溫柔,可說是全樂章美感的來源,出現了非常多次。
第二主題更具牧歌氣氛(41:14),到高潮時第一樂章尾聲(21:30),悲情主題的變體出現(44:47),讓人心涼了一半...
但這只是第一次高潮,經過兩個主題重覆後,第二次,也是最大的高潮到來,眼看明亮的大調,就要驅散一切的陰暗,可是在最光輝處,出現了升第四級音(52:13)~也就相當於前面所說的升F(這裡是降E大調,所以是A音),像是在飛揚時一個停頓的舞步,美則美矣,但也就是一種停頓,後來幻滅和弦的形式,果然就出現(52:30),再次幻滅了。
第四樂章如上一篇文所述,剛開始的和弦就把這些有問題的音,什麼升F,升G全部一起奏響,造成一個淒涼或可怕的和弦(54:17),當然還有一堆弦樂的顫抖,好像一堆蟲在抖動一樣~~
在序奏後,這首交響曲返回了其原始樣式~a小調,以及一堆升f和升g音(54:57),這算是第一主題。第二樂章的上升音階也來湊熱鬧(55:08),隨後出現的法國號旋律十分重要,這也是第一樂章第二主題的變體!但在此處顯得偷偷摸摸...這是第二主題。
此主題再度延展開來,更大膽更明確,但隨即被幻滅和弦給打倒(57:56),到此可知,為何此曲充滿著如此的悲劇氣氛了吧?
而此時,第一樂章的不祥預告也出現了(58:17),狀況更加險惡,但仍然努力不懈,又再度被幻滅和弦打斷(59:03)!
只好從第一主題開始(59:06),好不容易再振作,卻又被幻滅和弦打斷(1:00:29)!
隨之的法國號旋律是我整首曲子相當愛的~就像讓不祥的預告開始運作了(1:00:32),其實~也不過就那樣?沒什麼嘛!
第二主題自此放寬心,以完全大調,甚至有點天真的樣子出現(1:02:10),但引來的卻是消失滿久的悲情主題(1:02:34)?真的是太慘了!結果又被打回序奏的原形了,第二主題再度掙扎著出現(1:04:20),好不容易又到了純粹大調的終止(1:05:32),卻因為調性不對,馬上被打了下去!
隨後喚起的(1:06:09),竟又是第一樂章尾聲開始的悲情主題(21:30),而且是連調性都一樣,此時悲劇已像是洪水般毀天滅地的展開,終導致第一聲大槌的敲響(1:07:15)!給予重大的打擊。
怎麼說呢?就算是把這悲情的主題招來了,但也讓我們回到第一樂章的"家",所以,離結束不遠了!馬勒做了更多的努力,再經兩次重大打擊後,以完全的失敗結束,堪稱壯烈,但生命就像盛開的繁花,縱然美麗,也終究會倒下死去...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