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斯第的啟示】

 


昨天在淑瑛家,聽聲樂家湯發凱介紹義大利作曲家托斯第(Tosti),我以為他身為義大利作曲家,有寫歌劇,但他沒有,而是專注在歌曲上,這些歌曲不長,且不難理解,和所謂德國藝術歌曲不同。 

在短短幾分鐘內,要把情感抒發的完整且淋漓盡致。湯老師現場演唱了小夜曲,Amailli,萬福瑪利亞,祈禱,四月,夢,吻我,索吻,小嘴巴,最後的吻,繆斯,最後的歌…等托斯第歌曲,這原來是一場珍貴的,近距離托斯第歌曲音樂會。 

今天也體會到一點,那就是:歌是要唱給人聽的!這些歌都有其對象,有的是現在的愛人,或是過去的愛人,或將死之愛人,就是要有那樣情感連結的對象,才能帶著濃烈感情唱出來吧! 

所以不是把歌曲抽離出來,當聲樂藝術來欣賞,而是活生生的感受其熱情,體會其傾訴,這時歌詞就顯得很重要,如果不懂歌詞只聽歌,如何能知道對方在表達什麼?這樣就沒有意義了。 就像人家在對你告白,你卻聽不懂,不是很煞風景?

湯老師很重視這個,即使他又彈又唱,都快忙不過來時,仍注意螢幕的歌詞顯示,有沒與他的歌聲對應,若沒有會馬上字幕翻頁,一切都是他自己完成的,多麼用心。

我聽到了那使盡全力,只要愛人的一個吻,但再也要不到,因為愛人死了…還有只因一個沈醉的吻,讓他失去愛人後,仍能歌詠頌讚。還有就只因為一個美麗的吻,讓他忘卻了世間所有苦痛與煩惱! 

那樣的追索著接吻,有點濫情與風騷,可是當接吻能拯救自己時,這一切就理所當然了,也才能唱出那濃烈的味道,那是帶有肉感的熱情,是活生生的音樂,感謝湯老師以熱誠的態度,熟練的技巧,可愛的幽默,把這些展現在我們眼前。 

(有人認為這些歌詞只是把妹招數或戀愛傻白甜,但既然是欣賞音樂,就不是現實問題,而是能否沈浸在其中的問題了) 還有我往後聽音樂時,不只是欣賞,也要注意其傾訴的對象,到底是誰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雷哈爾輕歌劇《微笑之國》的看法與故事(Das Land des Lächelns)

杜替耶“遙遠的世界”Dutilleux tout un monde lointain

柴可夫斯基第四號交響曲的分析(Tchaikovsky symphony N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