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格納的《羅恩格林》分析(Lohengrin)
我一直很喜歡華格納的帕西法爾,除了寫過該歌劇的文章外,也為其根據的傳說“Parzival"寫了篇節略(連結在留言),而羅恩格林就是帕西法爾的兒子,也是聖杯騎士。
說來詭異,對圓桌武士如此感興趣的我,應該會很喜歡歌劇羅恩格林才是...十年前也試著聽過一次,但沒留下什麽深刻印象,覺得像是早年的過渡作品。
這次聽就不一樣了,發現該歌劇風格與帕西法爾沒有太多相似性,反而類似當時流行的大歌劇--場面浩大複雜,重唱與合唱繁多且有寫實感,以歷史為背景(只是有參雜神話)。
我以為這齣歌劇的管絃樂法是劃時代的,當然有參照當時極紅的麥亞貝爾與白遼士,但樂譜的銅管樂份量之重,應該是前無古人,這個原本在樂團中只是配角的樂器組,在此一躍成為主角,許多氣氛都由其帶動,不只可表現聖杯的神聖輝煌,也可象徵聖杯騎士的堅硬盔甲,更可以當號角,為國王召集軍隊,進行重要通知,妙用無窮。
而劇情的關鍵,是在“不能對羅恩格林發問”這事上,第三幕會從喜氣的婚禮進行曲走向悲劇結果,也是因為如此。這禁忌的原因羅恩格林最後有說明,但其原著“Parzival"講的更清楚,這是在聖杯上浮現的,所以是神的指示:
“誰也不能對聖杯騎士發問,也不能詢問聖杯騎士的名字。誰若想要得到聖杯騎士的幫助,必須遵守這個原則。”
至於其原因有點複雜,來自於聖杯城領主安佛塔斯受了難言之隱的傷,卻無人真的開口關心,帕西法爾後來這樣做,才取得聖杯,所以這禁忌主要是希望我們,是為了關心對方,關心人,而不是好奇對方的來歷與名字,這是對“心是否純潔”的檢驗標準,這齣劇一再提到純潔,可見其重要性。
而當女主角愛爾莎堅持問老公羅恩格林的名字時,就不再純潔了,羅恩格林其實不想走,但這是神的旨意沒辦法...這樣的要求很強人所難,哪有人連自己老公的名字與來歷都不能過問?這也太扯了吧?看來這規定,可讓聖杯騎士大部分都獨身,也算是保持聖杯秘密的一種方法吧。
還有個有趣點,是在第二幕,密謀奪權的泰拉蒙與其老婆歐圖德場景,歐圖德其實是位女巫,她召喚傳統日耳曼人之神沃坦,以對抗基督教的聖杯騎士羅恩格林,但...華格納的下一部歌劇,正是指環的序幕萊茵的黃金,這卻是以沃坦為中心,展開的宏大四聯樂劇,為何在羅恩格林中,這反派的信仰,旁門左道,只被草草提及的沃坦此後會成為華格納的超級大主角?其背後的意義耐人尋味,但滿少人關注這個轉變。
我過去不很喜歡這齣歌劇的一大原因,是和聲太傳統,多是自然和聲,相較於他後期作品那些變化多端,充滿色彩的半音階,顯得單調。
但這個以前沒細聽的第二幕陰謀場景,卻出現了許多半音階,其中一個下降連鎖和聲,後來成為指環中女武神的睡眠動機,以及由沃坦轉化的流浪者動機,兩者都有種魔幻意味,而其根據的減和絃,在整齣“羅恩格林”中雖不常出現,但往往是在劇情轉折的重要時刻,隱含陰謀無所不在的含意,最重要的應該是在第三幕開頭處,婚禮場景前,那歡快的音樂到高潮時出現的卻是這個和絃,似乎預示了新婚夫妻等下會鬧翻...
羅恩格林與“飄泊的荷蘭人”類似,最有魅力的都是男主角,他們來歷神秘,具有神力,卻都有難以言說的苦衷,引人好奇,要怎樣在歌劇的配置中展現羅恩格林的神秘光環,真是一大挑戰,這不只是歌唱力與演技,衣著,道具,燈光,布景也是要點,女主角愛爾莎則較弱,她這次是個被拯救者,而不是拯救男主角的天使,但第二幕與歐圖德對話的險惡,與第三幕與老公羅恩格林逐步翻臉場景,過程刺激。
而兩位反派泰拉蒙與老婆歐圖德,也有精彩的陰暗復仇戲,都需要極好的唱功,若能越恐怖越好,也會越過癮。
文/夏爾克
文/夏爾克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