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めいこ(Meiko Nakahara)的Fantasy

 


最近最讓我驚訝的是,女兒常在聽的,竟然是一首滿老的歌,就是1982年日本歌手中原明子自作自唱的“Fantasy"。 

女兒與同學都很喜歡這首歌,但他們是2014年生的!雖年代差距大,卻毫無違和感,一查才知道,該歌曲點閱已達四千多萬,網路上翻唱的年輕人一堆,而且是多國籍的。 

回想當初認識這位歌手,是在1988年,那時我才剛國中,喜歡日本的偶像明星,雖知道有中原這個人,但對長相不亮麗的她根本無感,當時Fantasy 也並不知名,只是她專輯裡的一首歌。

沒想到37年後,我聽到這首歌了,還是我的女兒放給我聽的,應該是近幾年City Pop開始流行,這首歌也被挖出來大受歡迎,實在驚嘆網路媒介除了無空間限制,連世代都可跨越。 

當然,女兒聽不懂日語歌詞,我因為學過,一聽就知道這是個失戀的女生,跑去舞廳跳舞,來認識新的男生,以忘記失戀的痛苦... 但這是短暫的快樂,還是找到真愛呢?

歌詞寫: 我以為不會再愛上誰,現在不一樣了! 

中原明子以帶點慵懶,醉意的歌聲,以輕快的節奏唱這首歌,雖在快樂中,仍隱含過去的痛苦。 

我們聽古典的人,容易有看輕流行歌曲的傾向,我以前也會這樣,但隨著對樂理更深入的了解,也自己嘗試作曲後,就不敢再輕視了,尤其那些普受喜愛的歌,絕非泛泛之作,技巧高超者比比皆是。 

Fantasy 是降E大調的四拍子,很Disco的舞曲節奏,卻是從與主調不相干的半音和絃前奏開始,一直到中原開始唱“戀愛是三稜鏡的幻想”前,都無法確定主調,而且還用了降E大調的關係調c小調,與其平行調C大調來故布疑陣,當副歌結束來到主和絃時才鬆了口氣,但主和絃降E也常用七或九和絃,造成一種迷幻感,這些手法的複雜性絕不輸許多古典音樂。

 這首歌還有很多讓人稱奇的地方,包括和絃進行的新鮮與多彩感,能重新復活並不意外,以後再多分享。 哈沒想到有一天,我也能分析流行音樂,而不是只有古典。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雷哈爾輕歌劇《微笑之國》的看法與故事(Das Land des Lächelns)

杜替耶“遙遠的世界”Dutilleux tout un monde lointain

柴可夫斯基第四號交響曲的分析(Tchaikovsky symphony N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