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威爾“天方夜譚”(Scheherazade)

 


聽聽著名女高音Kanawa唱的拉威爾“天方夜譚”,當年其實是為了杜帕克的藝術歌曲買的,這些管絃樂伴奏的歌曲很有意思。 

在此寫點自己的感想。“天方夜譚“剛開始就出現了阿拉伯風味的音階--下降的一個半音+一個小三度,這並非自然音階,拉威爾的音樂也不按牌理出牌,時時轉調,展現東方的神秘感。 

好玩的是,詞由“Tristan Klinsor"所作,這位法國詩人想必受到華格納極大影響,Tristan與魔術師Klinsor分別是華格納樂劇崔斯坦與伊索德與帕西法爾的人物,直譯就是“悲傷的魔術師”。

 第一首“亞細亞”,歌詞甚長,但也並非不知歌詞意思,就無法欣賞,降e小調也明顯,轉調後,就說要去這些童話般的東方國家:乘坐紫色的帆船,像金色天空中的巨鳥,音樂也飛揚起來,然後就是大馬士格,波斯的尖塔,人們像是柳橙的膚色,還有精明的商人,掌握生殺大權的裁判官與大臣,再來伴著豎琴的夢幻轉調,就來到中國... 

果然就出現一堆五聲音階,與鋼片琴,有大肚子的官員,奢華的王妃,爭論的文人,更有拿著大彎刀的劊子手,看來在東方的神秘與童話中,總是夾雜著殘酷...然後是最重要的:愛與恨的死亡,總奏形成全曲的高潮,帶有華格納的意味,並回到降e小調,也是少數用純正小調和聲的。

最後他回國了,對人講述東方的故事,還不時像回教國的人一樣,因為含著菸斗吞吞吐吐,阿拉伯旋律再現,結束全曲。 

至於第二與第三首,較短也缺乏東方情調,我就比較少聽了,這首亞細亞已很夠。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雷哈爾輕歌劇《微笑之國》的看法與故事(Das Land des Lächelns)

杜替耶“遙遠的世界”Dutilleux tout un monde lointain

柴可夫斯基第四號交響曲的分析(Tchaikovsky symphony N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