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爾加:謎語變奏曲的分析(Enigma Variations)
"管弦樂原創主題變奏曲",也稱為謎語變奏曲或謎之變奏曲(作品36),是愛德華·艾爾加創作的管絃樂作品,原因是他在樂譜出版時加上了“謎語”(Enigma)的字樣。這部作品獻給「被描寫的朋友們」。 它於1898 年至1899 年間創作,並於 1899 年在倫敦首演,其成功使艾爾加聞名於世。 它與《愛的問候》、《威風堂堂》第一與第四進行曲、 E小調大提琴協奏曲一樣,是艾爾加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為數不多的管弦樂變奏曲之一,與布拉姆斯的《海頓主題變奏曲》和拉赫曼尼諾夫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一樣重要 。 儘管此變奏被稱為管弦樂作品,但艾爾加本人也有寫獨奏鋼琴版本。 創作《謎語變奏曲》的靈感是在1898年10月21日, 當時艾爾加教完小提琴課回家,在晚餐後彈奏一首他偶然想到的旋律,其中一個引起他妻子卡羅琳·愛麗絲的注意,她讓他再演奏一遍。為了取悅妻子,艾爾加開始即興創作這個主題的數段變奏,想起他的朋友們並說:“這個變奏應該是他的”,並擴展為管弦樂作品,成為《謎語變奏曲》。愛麗絲說, 「這事是誰都沒做過的」。 10 月 24 日,艾爾加在寫給評論家奧古斯特·耶格(August Jäger )(他是第九變奏曲“Nimrod”的描寫對象)的一封信中提到了變奏曲,並告知他自己將耶格描繪成“Nimrod”。 11 月 1 日,艾爾加完成了至少六首變奏,並將其演奏給朵拉·佩妮(第 10 變奏“Dorabella”中描繪的朋友)。第二年,即 1899 年 1 月 5 日,他完成了鋼琴樂譜,隨後在兩周內完成了管弦樂配器。 首演於1899 年6 月 19 日在倫敦聖詹姆斯音樂廳舉行,由Hans Richter指揮,獲得了巨大成功(註:此人也首演了華格納的指環四部曲,布拉姆斯第三號交響曲與布魯克納第八號交響曲,是當代超級指揮家),大大提高了艾爾加作為作曲家的聲譽。關於首演,作曲家查爾斯·休伯特·派里 (Charles Hubert Parry)說: 變奏曲確實取得了輝煌的成功,無論在哪裡,都將為祖國和自己帶來榮譽。 如上所述,艾爾加夫婦認為這項工作是一項前所未有的努力。但事實上,類似想法的作品早已存在。例如,在試圖描繪人物個性的變奏方面,就有理查·史特勞斯的《唐吉訶德:大型管弦樂團騎士主題的奇幻變奏曲》 ,以及舒曼的「嘉年華」,而管弦樂變奏曲的例子包括德弗札克的交響變奏曲和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