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湘:基督升天分析Messiaen:L'ascension

 


(梅湘的曲子實難,但我很有興趣,加上音樂會準備與樂友敲碗,還是寫一篇吧)

這曲子完成於1932年,是他青年時期的作品,是四首一組的交響冥想曲,描述基督升天的四個場景,耶穌基督從死後復活到升天,坐在天父右邊,是極大榮耀。
總長不到半小時,所以每首才幾分鐘,是他作品中比較“傳統”的,也是入門級的,在首演就獲得成功。
明晚法國指揮家坎布雷林(Sylvain Cambreling),要指揮北市交演奏這首曲子,他是現任漢堡交響樂團首席指揮,也是讀賣日本交響樂團桂冠指揮,他灌錄的梅湘管弦樂作品集是個傳奇,被稱為梅湘權威,總算盼到他來了。
簡單分析一下這首曲子。
第一曲:基督向天父要求祂的榮耀
"父啊,時候到了,願你榮耀祢的兒子,使兒子也榮耀祢"
速度慢,帶著威嚴…我覺得很像管風琴曲的寫法,厚重的和弦,低音的持續音,聲響的留白與造成的回音,都是管風琴曲的特徵。
還有此曲是有調的!明顯是E大調。但為何聽來不太像有調的?因為與傳統和聲進行不同,剛開始就出現了增四度和聲--B與F音,然後解決到主和弦E-G-B,怎麼聽怎麼怪...
有看過梅湘寫的"我的音樂語言"一書,讓我驚訝的不是他的有限移位調式或不可逆行節奏,而是他認為增四度也可以當成一個調性內很正常的和弦,這是與傳統思維不同的。
第二句很常規的的結束在屬和弦,但其解決方法讓人想到德布西,或古老的調式音樂,這次用上了三支小號,表現榮耀感。
然後旋律差不多,但每次結束在不同的和弦上。這曲子是三段式的,也就是A-B-A,就開始了B段。到A段又回復了剛開始,終於達到了三支小號所演奏的主和弦,以樂團總奏此和弦結束,這是三位一體的榮耀嗎?
第二曲:渴望天堂靈魂的,寧靜的哈雷路亞
"我們向祢懇求,神啊,讓我們的靈能住在天上"
剛開始就出現了英國管,帶著F小調風格(有降A),但我覺得比較像F的自然小調~據我所知,梅湘的音樂語言是很不喜歡小調的,所以這個音等著被排除吧!
再來出現英國管獨奏,一樣有小調風格,背景則是小提琴的四度泛音,聲音高而弱,時時有不在調性內的經過音,展現神秘感,這段如同寧靜天堂。
回到剛開始旋律,弦樂加了弱音器伴奏,英國管獨奏後,又接回剛開始旋律時,這時分成四部的第一小提琴,第一部都成了四度泛音,開始找F大調和弦,整個像是靈魂的大規模安放儀式,就以F大調結束。
第三曲:小號上的哈雷路亞,銅鈸上的哈雷路亞
活潑,喜悅的。標題有"耶穌在小號聲中升天" ,不多說,這是個升天的進行曲吧,活潑而喜悅,中間還有個小賦格曲。雖然總譜上註明聖經的詩篇46,但我感覺曲題更像是從詩篇150而來的~
第四曲:基督向天父,升天的祈禱
"父啊,我將顯耀祢的名給世人,我已不在這世間,他們卻留下”
只有第一小提琴加弱音器,讓旋律會浮出但又不是很強,第二小提琴指定五支,分三聲部,中提琴也是五支,一樣分三聲部,大提琴兩支為單一聲部,這樣才能穩固突出低音的聲響。
這特殊的合奏效果,就像是微暈的聖光…這是祈禱。而前面樂章使用小號與法國號的,則是榮耀。
剛開始向上的祈禱音形,會出現多次,音程也會逐漸升高,帶有神祕的不和諧和聲,也是走一走會停下來分段的經文歌形式,這時又是和諧的,像是休息與沈思…而常以轉位方式出現的D大調主和絃,穿過了其他和絃,最後以原位,但是七和弦的形式結尾(這不是終止式,樂團要以漸強到fff,還指示不能變弱😄)
梅湘無須解釋什麼,升天祈禱後,將神的名以最大聲唱出,不退轉,也不終止...這大概是音樂中,罕為聽聞的神秘體驗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雷哈爾輕歌劇《微笑之國》的看法與故事(Das Land des Lächelns)

杜替耶“遙遠的世界”Dutilleux tout un monde lointain

柴可夫斯基第四號交響曲的分析(Tchaikovsky symphony No.4)